工傷事故可能發生於任何工作環境,無論是建築地盤的工人,還是辦公室內的白領僱員,意外受傷的風險始終存在。根據香港《僱員補償條例》(第282章),僱員因工受傷或患上職業病,可依法獲得相應賠償。
然而,許多僱員對工傷賠償的權利及申索程序並不熟悉,導致在意外發生後未能及時行動,甚至影響應得的補償金額。因此,了解工傷賠償的法律規定、計算方式及索償程序,不僅有助於保障個人權益,亦能在突發事故時減少經濟壓力,確保復工期間得到應有保障。
一、工傷定義與適用範圍
根據《僱員補償條例》(香港法例第282章),工傷是指僱員在履行職務期間因工發生意外導致受傷或死亡,或因工作環境患上條例所列的職業病。無論意外是否由僱員的過失或疏忽所致,僱主均需依法承擔補償責任。
工傷的主要類型
- 一次性意外:指工作期間因突發事故受傷,例如跌倒、被機械夾傷或遭受物件撞擊等。
- 職業性勞損:指因長期從事特定工作動作或接觸有害環境而導致的慢性職業病,例如長時間使用鍵盤引致的腕管綜合症、重複性勞損傷害等。
典型的工傷情況
- 建築工地事故:例如因設備故障或高空墜落導致受傷。
- 辦公室環境傷害:例如長時間不良坐姿引發的脊椎問題。
- 運輸相關事故:例如物流人員在運輸過程中因交通意外受傷。
工傷的特殊情況
即使事故由僱員的過失或疏忽引起,僱主仍須依照條例負責補償。此外,凡受僱於香港僱主,即使僱員因工作安排而身處海外,其工傷亦受保障。
適用範圍
本條例適用於所有根據僱傭合約或學徒合約受僱的僱員。僱主須購買僱員補償保險,以承擔法例及普通法下的責任。
受保障對象
- 全職及兼職僱員:無論工作時數多少,均受條例保障。
- 合約僱員及學徒:包括短期合約僱員及學徒工。
- 外派至海外工作的僱員:由香港僱主聘用並派駐海外的員工,若在工作期間受傷,仍享有補償保障。
不受保障對象
- 臨時性質的受僱人士:例如部分自由工作者(惟兼職家務助理仍受保障)。
- 外判工:並非直接受僱於香港僱主的工人。
- 家庭成員:與僱主同住的家庭成員,除非保險條款明確涵蓋。
特殊情況:
- 上下班途中意外:一般而言不受保障,但如僱員乘搭由僱主安排的交通工具往返工作地點,則可獲補償。
- 工作相關外出意外:若僱員因職務需要駕駛或操作僱主提供的交通工具,或在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、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往返工作地點時受傷,亦屬受保障範圍。
二、工傷賠償與索償程序
在職場中,意外事故無法完全避免,因此法律設有工傷賠償機制,以確保受影響的僱員獲得合理的經濟補償及醫療保障。《僱員補償條例》(香港法例第282章)為香港工傷賠償制度的法律依據,明確規範僱員在工作期間因意外受傷或患上職業病時的補償權益。該條例採用無需過失認定的補償機制,僱主無須額外供款,即須依法履行補償責任,確保受保僱員獲得即時且足夠的經濟支持。
工傷賠償適用範圍
工傷賠償適用於所有按僱傭合約受僱的僱員,包括全職、兼職及臨時工。無論僱員在香港本地工作,或由香港僱主派遣至海外工作,只要在履行職務期間發生意外,均可依法獲得工傷賠償。
工傷賠償程序
工傷賠償涉及僱員、僱主及勞工處,需依循既定程序處理,確保補償申請得以順利進行。
1.工傷事故報告
(a)僱員責任:
- 事故發生後,無論傷勢嚴重與否,應立即通知僱主或相關負責人(如主管或人力資源部)。
- 盡快接受醫療診治,並向醫護人員詳細說明受傷原因及經過。
- 妥善保存所有醫療文件,包括病假證明及醫療費收據,並向僱主提供相關副本。
(b)僱主責任:
僱主須按法定期限向勞工處呈報工傷個案,無論該意外是否涉及補償責任。報告時限如下:
2.醫療評估與治療
- 僱員應依從醫生指示進行治療和療養,以促進康復。
- 僱員應保留所有醫療記錄,以備日後補償申請使用。
3.提交賠償申請
(a)僱員責任:
- 填寫並提交有關賠償申請表格。
- 提供相關文件,例如醫療報告及病假證明,以支持申請。
(b)僱主責任:
- 協助僱員填寫必要表格,並確保準確無誤。
- 向保險公司提交相關工傷報告及文件。
4.賠償評估
- 勞工處將根據條例評估補償款額。
- 如涉及永久喪失工作能力,勞工處可能要求僱員接受僱員補償評估委員會的評估,以確定傷勢對其工作能力的影響。
5.發出補償評估證明書
- 勞工處處長將簽發「補償評估證明書」,列明賠償金額,並通知僱主及僱員。
- 如僱員或僱主對賠償結果有異議,可於14日內以書面向勞工處提出申請,要求覆核。
6.補償支付
- 僱主須在補償評估證明書發出後21日內,將賠償金額支付予僱員,並支付相關醫療費用。
7.工傷賠償的解決方式
根據個案情況,工傷賠償可透過以下方式解決:
- 直接支付補償:僱主與僱員達成協議後,直接支付補償金。
- 依法協議補償:雙方根據法例商討賠償細節,並經合法程序確認。
- 補償評估證明書決定:根據勞工處的評估結果作出補償。
- 法院裁決:如僱員或僱主對補償金額存有爭議,可透過司法程序解決。
重要提示:僱員如需提出補償申請,必須於意外發生日起計24個月內向法院提交申請,否則可能失去索償權利。
常見問題解答
結語
工傷賠償關乎僱員的基本權益,僱員應熟悉相關法律,以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。如對工傷賠償有任何疑問,建議尋求專業法律意見,或向勞工處查詢最新資訊。
如有任何法律問題,歡迎聯絡「快易賠」獲取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