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不幸發生工傷意外,除了身體的傷痛,您是否更對繁瑣的賠償程序和最終能獲得多少賠償感到茫然?當醫生口中的「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百分比」與僱主、保險公司的報價產生落差時,您更可能感到無助與焦慮。許多工友甚至不知道,除了基本的工傷賠償,若意外涉及僱主疏忽,您有權追討更高額的賠償。
本文將為您提供一站式的工傷賠償指南,以資深法律顧問的視角,為您剖析從基本定義、關鍵的「判傷」流程,到如何判斷是否涉及「僱主疏忽」並爭取更高賠償的每一個細節。我們將透過真實的工傷賠償案例,包括詳盡的判傷案例分析以及工傷疏忽賠償案例的比較,一步步教您如何計算應得金額,保障自身權益。
💡 本文核心內容預覽:
- 工傷賠償 vs. 僱主疏忽賠償:兩者定義、計算基準及金額差異。
- 判傷流程四部曲:從申請到評估,掌握影響賠償金額的關鍵步驟。
- 4大真實案例深度解析:涵蓋不同行業、傷勢及判傷百分比,提供實際參考。
- 權益保障要點:了解呈報時限、爭議處理及尋求專業協助的重要性。
什麼是工傷賠償?基本權益不可不知
在香港,工傷賠償的法律基礎主要源於《僱員補償條例》。此條例設立了一個「不論過失」的補償制度,意即只要僱員在受僱工作期間,因工遭遇意外以致受傷或死亡,僱主便有法律責任支付補償。這項保障的核心在於,僱員無需證明意外是因僱主的過失造成。
工傷的定義:哪些情況屬於工傷?
根據法例,構成「工傷」的要素包括「因工」及「在受僱期間」發生。其涵蓋範圍相當廣泛,常見情況包括:
- 在工作場所執行職務時發生的意外。
- 在僱主許可下,為執行工作而乘用由僱主提供的交通工具往返工作場所途中。
- 在八號或以上颱風訊號、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,於工作時間開始前四小時內,以直接路線往返居所與工作場所途中。
- 執行與工作相關的戶外任務或出差時發生的意外。
- 因工作性質而患上指定的職業病。
基本賠償涵蓋的四大項目
《僱員補償條例》下的基本賠償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核心項目:
- 醫療費用:僱主需支付僱員因工傷而引致的醫療費用,包括住院費、診症費、物理治療、藥物等。每日的醫療費設有法定上限。
- 暫時喪失工作能力補償(俗稱「病假錢」):若僱員因工傷需要放取病假,期間可獲得相等於其每月收入五分之四的款項。
- 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補償:若工傷導致僱員身體機能永久受損,經勞工處的「判傷委員會」評估後,會根據其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百分比,按條例公式計算出一筆過的補償金。
- 死亡補償:若僱員不幸因工傷死亡,其遺屬(如配偶、子女)有權領取死亡補償金,金額根據死者年齡及每月收入計算,並設有最低及最高限額。
工傷賠償 vs. 僱主疏忽賠償:一字之差,金額可能天差地遠!
這是許多工友最容易混淆,卻也最關乎最終賠償金額的關鍵概念。雖然兩者都源於同一次工傷意外,但其法律基礎、索償門檻和賠償範圍截然不同。
兩者核心區別:無過失補償 vs. 過失責任追討
我們可以透過一個清晰的表格來理解箇中差異:
項目 | 工傷賠償 (《僱員補償條例》) | 僱主疏忽賠償 (普通法索償) |
---|---|---|
法律基礎 | 成文法例,不論過失原則 | 普通法侵權法,須證明僱主存在過失 |
索償門檻 | 較低,只需證明「因工受傷」 | 較高,需提供證據證明僱主違反謹慎責任 (Duty of Care) |
賠償計算 | 有法定公式,設有上限 | 按實際損失計算,無特定上限,由法庭裁決 |
賠償項目 | 醫療費、病假錢、永久傷殘補償 | 除了工傷賠償項目,更包括:
|
簡單來說,工傷賠償是您的「基本盤」,而僱主疏忽賠償則是在基本盤之上,追討更全面、更個人化的損失。兩者可同時進行,但在民事索償勝訴後,獲得的賠償需要扣除已根據《僱員補償條例》收取的金額,以避免雙重賠償。
如何判斷僱主是否存在疏忽?
判斷的關鍵在於僱主是否採取了「合理謹慎的措施」來保障僱員安全。如果僱主有以下情況,便可能構成疏忽:
- ⚠️ 未提供安全的作業系統:例如,沒有制定清晰的安全操作指引。
- ⚠️ 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:例如,工場地面濕滑、照明不足、通道堆滿雜物。
- ⚠️ 未提供足夠及合適的工具或設備:例如,機器缺乏安全護罩、提供的安全帽或手套不合規格。
- ⚠️ 未提供足夠的培訓或監督:例如,未經培訓就安排員工操作危險機械。
工傷疏忽賠償案例分析一:建築工人高處墜落案
背景:陳先生是一名有經驗的棚架工人,在地盤工作時,因僱主提供的安全帶扣環老化斷裂,從三米高處墜落,導致盤骨碎裂,腰椎嚴重受創。
分析:在此案中,僱主明顯未有提供合格及狀態良好的安全設備,構成了疏忽。因此,陳先生除了可根據《僱員補償條例》獲得病假錢及永久傷殘補償外,他的律師團隊更循普通法途徑,為他追討因這次意外導致的「痛楚、痛苦及喪失生活樂趣的損失(PSLA)」賠償。考慮到他傷勢嚴重,長期影響活動能力,甚至無法再從事體力勞動工作,最終法庭判決的疏忽賠償總額,遠高於單純的工傷賠償金額。
📘 延伸閱讀
了解完整的工傷索償流程至關重要。我們建議您閱讀 《工傷程序全攻略:律師教你5大步驟、索償、和解談判須知》,以全面掌握從意外發生到獲得賠償的每一個步驟。
判傷流程解密:決定你最終賠償金額的關鍵一步
當工傷治療進入穩定階段,傷勢已無太大進展空間時,便會進入「判傷」程序。這是整個工傷索償程序中決定永久傷殘補償金額的核心環節。
什麼是「判傷」?由誰評估?
「判傷」的正式名稱是「僱員補償評估」。此評估由勞工處的「僱員補償評估委員會」(俗稱「判傷委員會」)負責。委員會由兩名註冊醫生及一名勞工事務主任組成,他們會根據僱員的傷勢、醫療報告及臨床檢查,客觀地評估僱員因工傷而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程度,並以百分比(%)表示。
判傷流程四部曲
- 申請排期:當僱員的病假超過120天,或治療已告一段落,勞工處會主動或應僱員/僱主申請,安排判傷。
- 提交文件:在判傷前,需向委員會提交所有相關的醫療報告、病假紙、手術記錄等文件。
- 親身評估:僱員需親身出席評估。委員會醫生會查閱文件、詢問傷勢情況,並可能進行簡單的身體檢查。
- 領取證明書:評估結束後約14個工作天,勞工處會發出「僱員補償評估證明書」(表格五),上面會清楚列明判傷的百分比。
判傷案例分析二:電器技工手部神經受損案
背景:李先生在一次維修工作中,意外被鋒利的金屬片割傷右前臂,導致正中神經受損。經過手術及物理治療後,雖然傷口癒合,但右手拇指、食指和中指的感覺變得麻木,抓握力亦明顯下降。
分析:在判傷時,委員會醫生詳細檢視了李先生的神經傳導測試報告,並測試了他手部的肌力與感覺。雖然表面看來傷勢不嚴重,但神經受損對其從事精細工作的能力造成了永久性影響。委員會最終根據《僱員補償條例》附表一的指引,評定其「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為6%」。這個6%並非指他失去了6%的身體功能,而是指他賺取收入的能力因傷永久減少了6%。這6%將會代入法定公式,計算出他應得的一筆過永久傷殘補償金。
真實案例深度解析:不同傷勢的賠償金額參考
為了讓您更具體地理解判傷結果與賠償金額的關係,以下我們再分享幾個常見的案例。
判傷案例三:辦公室文員滑倒導致腰椎骨折
受傷情況:黃小姐在茶水間因地面濕滑而摔倒,導致L4腰椎壓縮性骨折。她需要佩戴腰封數月,並接受長時間的物理治療,但腰部仍時常感到酸痛,無法久坐。
判傷百分比:經判傷委員會評估,認為其腰部活動範圍受限,並有持續性痛症,評定為「永久喪失工作能力8%」。
最終和解金額:除了根據8%計算的永久傷殘補償外,由於公司未有放置「小心地滑」警告牌,存在疏忽。黃小姐透過律師與保險公司談判,最終就痛楚補償(PSLA)及未來可能需要的治療費用,達成了一筆過的和解協議,總金額遠超單純的工傷賠償。
工傷疏忽賠償案例四:工廠工人操作機器未受保護導致手指截斷
僱主疏忽點:張先生在工廠操作一部舊式衝壓機時,因機器缺乏必要的安全護罩,加上僱主未曾提供相關的安全培訓,導致其左手食指末端一節被截斷。
判傷結果:根據條例附表,食指失去一節的標準判傷百分比為7%。
工傷賠償與額外疏忽索償:
• 工傷賠償部分:張先生首先獲得了按7%計算的永久傷殘補償金。
• 疏忽索償部分:由於僱主的疏忽清晰可見(缺乏護罩及培訓),律師協助張先生入稟區域法院。法官在裁決時,考慮到截指對其日後生活及工作(例如打字、拿取細小物件)造成的不便和心理創傷,判處了一筆可觀的PSLA賠償。此外,還包括了安裝義指及未來更換的費用。最終疏忽索償的金額,是工傷賠償的數倍。
📘 相關服務推薦
除了工傷意外,交通意外同樣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類型。若您或您的親友不幸遭遇交通意外賠償問題,我們的專業團隊同樣能為您提供協助,爭取應有的權益。
常見問題 (FAQ)
工傷發生後,我應該在幾天內呈報?
法例規定,工傷意外發生後,僱員應盡快通知僱主或其代表。書面通知的法定期限為意外發生後的14天內。雖然口頭通知亦可,但為保障自身權益,強烈建議以書面形式(如Whatsapp, SMS, Email或公司指定表格)通知,並保留紀錄。
如果公司不承認工傷怎麼辦?
若僱主拒絕承認工傷或不願意呈報,您應立即採取主動。首先,自行填寫勞工處的「工傷意外通知書」(表格2A)直接向勞工處備案。同時,整理好所有證據,包括求醫記錄(必須向醫生說明是工傷)、證人資料、以及任何與意外相關的相片或文件,並尋求法律意見。
判傷結果不滿意,可以上訴嗎?
可以。若僱員或僱主任何一方對判傷委員會的評估結果不滿,可在收到證明書(表格五)後的14天內,以書面形式向勞工處處長提出反對,並述明理由。勞工處會將個案轉介至「僱員補償評估上訴委員會」重新審核。上訴是您的權利,特別是當您覺得評估未能完全反映您的傷勢影響時,應積極考慮。
申請工傷賠償一定要請律師嗎?
對於案情簡單、傷勢輕微且沒有爭議的個案,您可以透過勞工處的協助處理。然而,若案件涉及以下情況,聘請專業律師則至關重要:
1. 傷勢嚴重,可能涉及永久性傷殘。
2. 懷疑涉及僱主疏忽,計劃循普通法索償。
3. 與僱主或保險公司在賠償金額上存在重大分歧。
4. 法律程序複雜,例如需要入稟法院。
專業律師能為您準確評估索償金額,處理複雜的法律文件,並代表您與對方進行有力的談判,確保您的權益得到最大保障。
結論
處理工傷索償是一場需要耐心和專業知識的過程。從本文的分析可見,清晰理解工傷賠償、僱主疏忽和判傷這三個核心概念之間的關聯性,是保障您自身權益的基石。工傷賠償是您的法定基本保障,而當意外涉及僱主疏忽時,您則有權透過普通法追討更全面的損失。判傷結果直接決定了您永久傷殘補償的金額,因此必須認真對待。
如果您或您的親友正為工傷所苦,請務必妥善保存所有醫療文件、意外證據及與公司的通訊記錄。面對複雜的法律條文和強勢的保險公司,您無需獨自應對。在適當時候尋求專業的法律意見,讓專家為您導航,是確保您能獲得最公平、最合理工傷賠償的明智之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