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當意外在工作中發生,除了身體的傷痛,最令工友擔心的往往是後續的工傷賠償程序。究竟應如何申請?「判傷」是什麼?若僱主有疏忽,是否可以要求更高金額?本文將以專業法律顧問的角度,為你全面拆解工傷賠償的核心流程,並透過真實的工傷賠償案例,一步步教您如何計算應得金額,保障自身權益。
💡 本文核心內容預覽:
- 工傷賠償 vs. 僱主疏忽賠償:兩者定義、計算基準及金額差異。
- 判傷流程四部曲:從申請到評估,掌握影響賠償金額的關鍵步驟。
- 4大真實案例深度解析:涵蓋不同行業、傷勢及判傷百分比,提供實際參考。
- 權益保障要點:了解呈報時限、爭議處理及尋求專業協助的重要性。
什麼是工傷賠償?基本權益不可不知
根據香港《僱員補償條例》。只要僱員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公受傷或患上職業病,即屬工傷。重點是——這個制度採取「不論過失」原則,僱員毋須證明僱主有錯,只要能證明是「因工受傷」,便可依法獲得補償。
工傷的定義:哪些情況屬於工傷?
根據法例,構成「工傷」的要素包括「因工」及「在受僱期間」發生。其涵蓋範圍相當廣泛,常見情況包括:
- 在工作場所執行職務期間發生意外;
- 因公外出或出差途中受傷;
- 乘搭由僱主提供的交通工具往返工地;
- 在特定天氣警告(如八號風球、黑雨)下通勤途中受傷;
- 因工作性質導致的職業病,如塵肺病、聽力受損等。
💡 要點提示:
即使意外並非發生在公司範圍內,只要與工作有直接關連,也可被視為工傷。若有疑慮,應盡快向勞工處或法律顧問查詢。
工傷賠償包含哪些項目?
《僱員補償條例》下的基本賠償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核心項目:
-
醫療費用補償
僱主需支付工傷所引致的合理醫療費用,包括診症、住院、手術、藥物及物理治療等,每日有法定上限。 -
暫時喪失工作能力補償(病假錢)
若因工傷需休養,僱員可獲每月收入五分之四的補償,直至能重返工作。 -
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補償
若傷勢導致永久性功能喪失,經勞工處評定後,按「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百分比」及法定公式計算一次過補償金。 -
死亡補償
若僱員不幸因工傷死亡,其遺屬(如配偶、子女)有權根據死者年齡及收入獲得補償,設有最低及最高金額。
工傷賠償 vs 僱主疏忽賠償:差別比你想像中大
許多工友誤以為工傷賠償拿完就沒了,其實若僱主存在「疏忽」,你可另外循普通法途徑索取額外賠償。
以下表格可幫助你快速分辨兩者差異:
| 項目 | 工傷賠償 (《僱員補償條例》) | 僱主疏忽賠償 (普通法索償) |
|---|---|---|
| 法律基礎 | 成文法例,不論過失原則 | 普通法侵權法,需證明僱主有疏忽或違反安全責任 |
| 索償門檻 | 較低,只需證明「因工受傷」 | 較高,需舉證僱主疏忽行為 |
| 賠償計算 | 有法定公式,設有上限 | 按實際損失計算,無特定上限,由法庭裁決 |
| 賠償項目 | 醫療費、病假錢、永久傷殘補償 | 除了工傷賠償項目,還包括:
|
👉 簡而言之:
工傷賠償是你的基本保障,而「疏忽索償」則讓你爭取額外損失。兩者可同時進行,但若最終獲法院裁決賠償,金額需扣除已收的法定工傷賠償。
📘 延伸閱讀
了解完整的疏忽索償流程至關重要。我們建議您閱讀 《工傷賠償vs疏忽索償 | 打工仔可以雙線攞賠償?一文話你知》,以全面掌握從意外發生到獲得賠償的每一個步驟。
如何判斷僱主是否存在疏忽?
判斷的關鍵在於僱主是否採取了「合理謹慎的措施」來保障僱員安全。如果僱主有以下情況,便可能構成疏忽:
- ⚠️ 未提供安全的作業系統:例如,沒有制定清晰的安全操作指引。
- ⚠️ 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:例如,工場地面濕滑、照明不足、通道堆滿雜物。
- ⚠️ 未提供足夠及合適的工具或設備:例如,機器缺乏安全護罩、提供的安全帽或手套不合規格。
- ⚠️ 未提供足夠的培訓或監督:例如,未經培訓就安排員工操作危險機械。
真實案例解析:從判傷到疏忽賠償的實戰參考
案例一:高處墜落的棚架工人
背景:陳先生在地盤工作時,安全帶扣環老化斷裂,從三米高處墜落,盤骨碎裂、腰椎受創。
分析:在此案中,僱主未提供安全設備,構成明顯疏忽。除獲法定工傷補償外,陳先生另獲痛楚與生活質素損失(PSLA)及未來收入補償,最終賠償金額遠高於單純工傷賠償。
案例二:電器技工手部神經受損
背景:李先生在一次維修工作中,意外被鋒利的金屬片割傷右前臂,導致正中神經受損。經過手術及物理治療後,雖然傷口癒合,但右手拇指、食指和中指的感覺變得麻木,抓握力亦明顯下降。
分析:在判傷時,委員會醫生詳細檢視了李先生的神經傳導測試報告,並測試了他手部的肌力與感覺。雖然表面看來傷勢不嚴重,但神經受損對其從事精細工作的能力造成了永久性影響。勞工處評定「永久喪失工作能力6%」,按條例公式獲發一次過補償金。重點: 這6%代表收入能力減少比例,而非身體損失比例。
案例三:辦公室文員滑倒導致腰椎骨折
受傷情況:黃小姐在茶水間因地面濕滑而摔倒,導致L4腰椎壓縮性骨折。她需要佩戴腰封數月,並接受長時間的物理治療,但腰部仍時常感到酸痛,無法久坐。
判傷百分比:判傷8%,另經律師協助成功追討僱主疏忽賠償(公司未設警示牌),涵蓋痛楚損失與未來治療費,最終和解金額為原工傷賠償數倍。
案例四:工廠工人截指案
僱主疏忽點:張先生在工廠操作一部舊式衝壓機時,因機器缺乏必要的安全護罩,加上僱主未曾提供相關的安全培訓,導致其左手食指末端一節被截斷。
判傷結果:根據條例附表,食指失去一節的標準判傷百分比為7%。
工傷賠償與額外疏忽索償:除工傷賠償外,法庭裁定僱主明顯疏忽,額外判予痛楚補償及未來義指更換費用,總賠償金為工傷部分的數倍。
📘 相關服務推薦
除了工傷意外,交通意外同樣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類型。若您或您的親友不幸遭遇交通意外賠償問題,我們的專業團隊同樣能為您提供協助,爭取應有的權益。
📘 延伸閱讀
了解完整的工傷索償流程至關重要。我們建議您閱讀 《工傷程序全攻略:律師教你5大步驟、索償、和解談判須知》,以全面掌握從意外發生到獲得賠償的每一個步驟。
工傷「判傷」流程詳解:決定補償金額的關鍵步驟
當醫生認為傷勢已穩定、無進一步改善時,便會進入「判傷」程序,由勞工處「僱員補償評估委員會」進行評定。
判傷四步流程:
-
申請排期:工傷病假超過120天後,勞工處會安排判傷。
-
遞交文件:需提交病歷、手術報告及醫療證明。
-
親身評估:醫生檢查傷勢、詢問功能受限情況。
-
發出證明書(表格五):一般於14個工作天內寄出,列明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百分比。
💡 上訴權利:
若對判傷結果不滿,僱員或僱主均可在14天內書面提出上訴,由「僱員補償評估上訴委員會」重新審核。
常見問題 (FAQ)
工傷發生後,我應該在幾天內呈報?
法例規定,工傷意外發生後,僱員應盡快通知僱主或其代表。書面通知的法定期限為意外發生後的14天內。雖然口頭通知亦可,但為保障自身權益,強烈建議以書面形式(如Whatsapp, SMS, Email或公司指定表格)通知,並保留紀錄。
如果公司不承認工傷怎麼辦?
若僱主拒絕承認工傷或不願意呈報,您應立即採取主動。首先,自行填寫勞工處的「工傷意外通知書」(表格2A)直接向勞工處備案。同時,整理好所有證據,包括求醫記錄(必須向醫生說明是工傷)、證人資料、以及任何與意外相關的相片或文件,並尋求法律意見。
判傷結果不滿意,可以上訴嗎?
可以。若僱員或僱主任何一方對判傷委員會的評估結果不滿,可在收到證明書(表格五)後的14天內,以書面形式向勞工處處長提出反對,並述明理由。勞工處會將個案轉介至「僱員補償評估上訴委員會」重新審核。上訴是您的權利,特別是當您覺得評估未能完全反映您的傷勢影響時,應積極考慮。
申請工傷賠償一定要請律師嗎?
對於案情簡單、傷勢輕微且沒有爭議的個案,您可以透過勞工處的協助處理。然而,若案件涉及以下情況,聘請專業律師則至關重要:
1. 傷勢嚴重,可能涉及永久性傷殘。
2. 懷疑涉及僱主疏忽,計劃循普通法索償。
3. 與僱主或保險公司在賠償金額上存在重大分歧。
4. 法律程序複雜,例如需要入稟法院。
專業律師能為您準確評估索償金額,處理複雜的法律文件,並代表您與對方進行有力的談判,確保您的權益得到最大保障。
結論
處理工傷索償是一場需要耐心和專業知識的過程。從本文的分析可見,清晰理解工傷賠償、僱主疏忽和判傷這三個核心概念之間的關聯性,是保障您自身權益的基石。工傷賠償是您的法定基本保障,而當意外涉及僱主疏忽時,您則有權透過普通法追討更全面的損失。判傷結果直接決定了您永久傷殘補償的金額,因此必須認真對待。
如果您或您的親友正為工傷所苦,請務必妥善保存所有醫療文件、意外證據及與公司的通訊記錄。面對複雜的法律條文和強勢的保險公司,您無需獨自應對。在適當時候尋求專業的法律意見,讓專家為您導航,是確保您能獲得最公平、最合理工傷賠償的明智之舉。

